logo
 
 
INFORMATION CENTER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企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视频中心
储能产业步入高增长 碳材料技术备受关注
发布时间:2021-10-13 09:13:41  浏览次数:

序言 编者按

在政策利好的驱动下,储能产业即将步入高速增长期。来自广东煤基碳材料研究院的专家指出,新型碳材料将在其中发挥技术引领的作用。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时代背景下,随着《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及一系列支持文件加速出台,储能商业模式逐步清晰、价格机制趋于完善,制约储能发展的因素正逐步消除,多场景应用扩张叠加经济性拐点到来。


在此情形下,对于储能技术提升的需求也迫在眉睫。来自广东煤基碳材料研究院的专家指出,新型碳材料将在其中发挥技术引领的作用。


该专家指出,包括3D石墨烯、泡沫碳以及超级电容碳等高端碳材料在储能产业的各个领域均具备广泛应用前景。

QQ截图20211013091552.png


01

规模扩大十倍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指导意见》首次从国家层面提出装机规模目标,预计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接近当前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的10倍,充分展望了发展前景和市场规模。


《指导意见》透露的另一个重点是着力推进除抽水蓄能外的新型电储能技术(锂离子电池、压缩空气、液流电池、飞轮储能、钠离子电池、氢储能等)加速发展;进一步明确储能市场主体地位,预计到2025年,新型储能实现向规模化发展的转变,装机规模达30GW以上。


相关机构分析指出,在考虑储能系统成本下降后,测算2021-2025年储能系统的市场空间将分别达到2016、2946、3824、4617和5748亿元,年均增速有望达到46.28%。2025年全球电力系统用电化学储能市场规模预计超5000亿,成长空间广阔。


02

商业模式将不断创


有学者指出,储能发展一直受制于其作为新能源配套的身份以及商业模式不清,即使是技术上相对成熟的抽水蓄能,也因为价格机制问题无法厘清成本和合理的利润空间,交由两大电网公司建设运营内部消化成本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实际发展不好,市场投资热情并不高。


而此次《指导意见》的出台,将发展建设新型储能市场的重要性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也为储能可持续的商业模式的构建拓宽了可达路径,在政策的推动之下,未来新型储能的商业模式有望逐步构建和成熟,十四五期间迎来大规模发展。


按照《指导意见》的要求,国家和地方层面开展新型储能规划研究,引导新型储能建设规模和布局;电源侧着力于系统友好型新能源电站和多能互补的大型清洁能源基地等重点方向,电网侧围绕提升系统灵活调节能力、安全稳定水平、供电保障能力合理布局,用户侧鼓励围绕跨界融合和商业模式探索创新。 


03

电化学储能是未来发展趋势


储能技术路线主要包括电化学储能、机械储能和电磁储能。


机械储能以抽水蓄能为主,目前技术成熟,建设成本相对较低,转换效率约70%-80%,但对选址环境、地形条件及水文环境要求较高,建设周期长达3-5年;电化学储能主要以锂电池、铅酸电池和全钒液流电池为主,其中锂电池储能拥有更高的能量密度,转换效率可超90%,产业链配套更加成熟,相较于其他电化学储能在技术、成本上更具优势;而电磁储能则更适用于放电时间短且迅速的功率型储能。


电化学储能的功率范围在千瓦至兆瓦级,放电时间灵活,适用于短时电网调频 和能量调度等场景;飞轮、超级电容和超导储能技术响应速度快,具有高度的灵活性,一般用于应急不间断供电等领域。


04

新型碳材料发挥关键作用


储能各环节参与企业主要包括材料类企业、电池类企业、设备类企业和设计类企业。从成本来看储能电池和储能变流器占总成本比重约 60%和 15%,作为价值量最大、技术壁垒最高的核心环节,有望率先受益于储能需求的爆发。


来自广东煤基碳材料研究院的专家指出,新型碳材料将在其中发挥技术引领的作用。


该专家指出,包括3D石墨烯、泡沫碳以及超级电容碳等高端碳材料在储能产业的各个领域均具备广泛应用前景。


内容来源:高端碳材料 中国电力报 投资快报 财联社 大成君 广发证券


上一条
泡沫碳是太阳探测器关键材料
下一条
氢能社会呼之欲出——高端碳材料提供强力支撑